工作室画廊很高兴将于12月18日举办杨仁喜的个展「非与双 None and Double 」。这是继2018年于工作室画廊驻地空间举办的「边,驻地创作 Corner: Art-Residence-Project」之后,杨仁喜在工作室画廊举办的第二次个展。在此次展览中杨仁喜持续游走于画面的虚实之间,通过提炼与调和水、油以及画布等媒介自身的物理属性,探索材质与现象之间的透明关系。
「非与双 None and Double 」既是一个描述事物关系的整体现象,同时指涉多个独立运作的主体间不断吸引、碰撞、分离时其内部所发生的交互过程。“非”与“双”在符号概念中通常以对立的方式成对出现。“非”作为一个排他者的形象,前置了一个排除异己的空间界限;“双”在前者的独立体系之外另形成一个趋于稳固而封闭的共生模式。而“非”与“双”的合体则解构了两个符号代词之间的界定方式,借由空间的交错产生不同的关系距离,时间在与记忆的距离变化中映射出层次不一的透明状态。杨正是通过穿梭于不同的观看距离与非线性的叙述方式,将事物变化的运作过程记录下来,主体的行为因而归还于所正在发生的自然现象。
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是杨在过去三年中于韩国一座大山中持续创作的作品。受制于疫情影响,生活在一个邻人减少、交通不便、信息交流受阻的情况下,大山即成为生活环境的唯一主体,在改变生活序列的同时也在回应着对于观察现象的不同反射路径。人于自然中行走时会产生想要直接与大树、湖泊、石头等“他者”对话的愿望,而在与所视之物共处时间之中,环境中存在的“他者”也在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松动。空间与时间不单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也是事物关系变化时发生动态演化的主体。一开始,杨于山间行走时,她常常观察周围气流的变化与土壤的质地,在逐渐感受到它们的存在方式与变化后,她可以察觉到另一个“他者-火”在其中的拟态。在“一天的惯常的尺寸中”系列作品中,具有高流动性的水彩记录着穿梭于火焰中气流的流逝路径,其穿透出不同的透明质地呈现了不同光感下的空间距离。而在为期两年完成的“非与双”系列作品中,画面中堆积着像是仍处于风化过程中的颜料,画布边界裸露出模糊却戛然而止的边缘,杨在形态与质地的物理变化中赋予时间其自身叙述过程的可能性。客体的运作以相互映照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浓度的的透明现象,于时空的交错中不断回溯着自身的故事。
如今,身处后疫情时代面临着严峻的不确定性信息考验,信息碎片化的键入方式,将存在现象不断拆分为一个一个的信息标识。当我们再去审查自身与外界关系时,时常只能看到自身投射在信息库中各具形态的倒影,而非事物的发展过程。「非与双 None and Double 」在信息框架之外构建了一个暗流涌动的地带,当我们身处其中会发现如同置身一个事物关系网,当改变坐标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也随之发生着改变,而这一过程又将处于不断变化的进程之中。
文:王乐平